石材切割過程中,為了降低切割刀具的溫度、提高切割效率和質量,需要使用水進行冷卻和潤滑。切割過程中產生的石粉會迅速混入水中,形成高濃度的含粉廢水。例如,使用圓盤鋸或繩鋸切割大理石、花崗巖等石材時,每切割 1 立方米的石材大約會產生 1 - 2 立方米的廢水。
處理石材廢水的壓濾機
石材加工環節石材切割產生廢水有什么特點:
物理特性
懸浮物濃度高
石材切割時,刀具與石材劇烈摩擦會產生大量細小的石粉顆粒,這些石粉迅速混入冷卻水中形成廢水。其懸浮物濃度通常較高,可達數千甚至上萬毫克每升。例如在切割花崗巖時,廢水中懸浮物濃度可能在 5000 - 20000mg/L 之間。高濃度的懸浮物使得廢水外觀呈現渾濁狀態,若不及時處理,會導致管道堵塞、設備磨損等問題。
粒徑分布廣
廢水中石粉顆粒的粒徑大小差異較大,從幾微米到上百微米都有。較小的顆??赡苁窃谇懈钸^程中因石材的微觀破碎產生,而較大的顆粒則可能是切割時崩落的小塊石材。這種廣泛的粒徑分布使得廢水的沉淀分離變得較為困難,細小顆粒不易自然沉降,需要借助絮凝劑等輔助手段才能實現有效分離。
溫度較高
切割過程中刀具與石材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,為了保證切割精度和刀具壽命,需要使用大量的水進行冷卻。因此,產生的廢水溫度相對較高,一般比常溫高出 10 - 20℃。較高的水溫會影響后續處理工藝中一些藥劑的反應效果,也可能對處理設備的材質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。
化學特性
硬度大
石材本身含有多種礦物質,如鈣、鎂等,在切割過程中這些礦物質會溶解到水中,導致廢水硬度較大。高硬度的廢水容易在設備和管道內壁形成水垢,降低設備的傳熱效率和管道的流通能力,增加設備的維護成本和能源消耗。
成分復雜
除了石粉和礦物質外,切割廢水還可能含有切割液等添加劑。切割液的作用是潤滑刀具、降低摩擦、提高切割效率和質量,常見的切割液成分包括礦物油、表面活性劑、防腐劑等。這些添加劑的存在使得廢水的化學成分更加復雜,增加了廢水處理的難度。
pH 值不穩定
不同類型的石材和切割液可能導致廢水的 pH 值有所不同。有些石材本身呈堿性,而一些切割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。因此,切割廢水的 pH 值可能在 6 - 10 之間波動,不穩定的 pH 值會影響后續處理工藝中絮凝劑、沉淀劑等藥劑的使用效果,需要進行適當的調節。
水量特性
產生量大
石材切割通常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,為了保證切割的連續性和效率,需要不斷地供應冷卻水。因此,切割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量較大,其產生量與切割設備的規模、切割速度和切割時間等因素密切相關。例如,一臺大型的石材切割設備每小時可能產生數立方米甚至更多的廢水。
排放連續
在石材切割生產過程中,只要設備在運行,就會持續不斷地產生廢水。這種連續排放的特點要求廢水處理系統具備穩定、連續的處理能力,以確保廢水能夠及時、有效地得到處理。